香港过去饱受淡水资源奇缺的困扰。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下称“东深供水工程”)自投产运行50多年来,实现不间断地、优质地向香港供水。
广东省政府2000年8月将东深供水工程注入粤海控股集团,成立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担当向香港、深圳及东莞沿线八镇2000多万人口安全、优质供应原水的重任。
截至2019年6月底,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对香港供水255亿立方米,水量超过1800个西湖,保障了香港75%以上的用水需求。
深圳水库
香港三面环海,由于地质条件原因,缺乏地下水资源,自身天然淡水来源主要靠修建水塘收集雨水获得。据史料记载:1893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16日,香港没有下过一滴雨,瘟疫从天而降,三个月间夺去了2000多人的生命。1929年,水荒再次降临,大约20万人逃离香港。
1959年9月,为了协助解决香港用水困难,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宝安县兴建深圳水库。时值内地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指示佛山地委书记兼宝安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林用180天完成建设,全县2万多名民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团的兵力参加会战。1960年3月4日,深圳水库主坝工程建成,比陶铸规定的时间提早了81天,陶铸欣然提笔书写了“深圳水库”四个大字,至今刻印在水库主坝上。
在1963年6月至1964年5月,香港因严重天旱,实施最高等级的制水,市民每4天才能获得供水4小时。
1963年每4日供水4小时实施期间,找寻水源烧饭、洗衣,是妇女们日常生活的重责,挑水的行列亦以女性为主
1963年5月,港英政府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九龙工会联合会,向内地发出求援信号。广东省省长陈郁立即回应,允许港方派船到珠江口无代价汲取淡水,并每天免费供港2万吨自来水。
从1963年6月到1964年3月,香港派船来珠江运水共约1100艘次,内地共运往香港淡水1360万吨。同时,遇到同样旱情的广东民众打开已经快要见底的深圳水库,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香港供水水量。
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批示兴建东深供水工程,缓解香港用水困难,并强调向香港供水问题,与政治谈判要分开,不要连在一起。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
周恩来说:“该工程关系到港九三百万同胞,应从政治上看问题,工程作为援外专项,由国家举办,广东省负责设计、施工。”此后他批示从援外经费中拨出3800万元人民币兴建此工程。当时新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这笔巨款何其厚重和不易。
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年版,第160页
东深供水工程于1964年2月20日正式动工,1965年1月竣工,同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有了稳定供应的东江水后,1982年6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解除了长达60年的限制用水法例,实现24小时供水。
随后,为满足香港、深圳和东莞等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需求,在1974年至2003年间,先后对工程进行了三次扩建和一次全面改造。
目前,东深供水工程已是一座以供应香港饮用水为主要目标的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工程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设计供水保证率为99%,设计年供水能力24.23亿立方米。工程北起东江、南到深圳河,输水线路全长68公里,由4座泵站逐级把水位提升46米后,输入深圳水库,最后用输水管道送往香港。
东江水是香港的主要水源,东深供水工程从最初的每年对港供水0.68亿立方米上升到目前8.2亿立方米左右,每年输送给香港的水量占香港年食用水量的70%到80%。
东深供水工程示意图
为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对港供水一直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确保充足的水量。广东省在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中,为满足香港未来的用水需要,分配了11亿立方米/年的规模给香港,而目前则按照香港的实际需水量供应。二是力争最好的水质。在致力维持现有供港水质良好的情况下,继续深化东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力争东江水质持续改善。三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反映供水合理成本,而且粤港双方均可接受的价格。
从1991年至今,广东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东深供水工程水质保护规定》等13个法规及文件以确保东深供水水质。一个省为一条河、一个工程专门颁布如此多的法规,在全国实属罕见。
目前,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范围已达2800平方公里,其中又建立了深圳水库水源地、东莞-深圳-惠州东江水源地等水源保护区,形成了三个圈层的水源保护结构,一层比一层严格。保护区内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严禁任何污染项目进入,连轻微污染的项目都不准进入。
“东江水并非没有危机。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珠江三角洲出现了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和20年来最严重的咸潮。东江流域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特枯水年。”粤海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对港供水的规模也得到了优先保障。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靠东江水单一水源已无法满足珠三角东部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
数据显示,东江年均径流总量为257亿立方米,而水质良好的西江年均径流量达2215亿立方米,几乎是东江水量的10倍。东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而西江开发利用率只有1.3%。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大会现场
历经近十年统筹谋划、科学论证,国家水利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引入水资源丰富的西江水,为珠三角东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源泉。该工程年平均引水量为17.87亿立方米,年供水量为17.08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将与东深供水工程等联动调控,形成东江、西江水资源统一调配的供水格局,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的全面崛起和长期发展提供水资源的万全保障。
2019年5月6日,这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全面开工、全线建设的新阶段。
历经岁月的洗礼后,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东深水早已渗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这个跨世纪的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迎来了它的新篇章,而粤港两地民众在这一泓清碧的流淌中,早已血脉相融。
而今,伴随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启动,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听到清清的西江水与多情的东江水在粤港澳大湾区畔深情的对话。
清清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永不停滞。
原文:中国新闻网 记者 索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