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758336165/2019-01232 分类: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19-09-26
名称: 助推广东经济社会大发展,白云机场架起连通世界“空中桥梁”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9-2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助推广东经济社会大发展,白云机场架起连通世界“空中桥梁”

发布日期:2019-09-27  浏览次数:-

    9月19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举行“易安检”启用仪式,首批投入运行的10条“易安检”通道正式开放,旅客在经历了多年的传统民航安检模式后,将会得到更“易”更快捷的全新体验。

    从广州解放之初只有寥寥几条航线,到如今通航点超过220个、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从改革开放之初,空姐踩着单车到停机坪上班,到如今停机坪上频频出现全世界最先进飞机的身影;从30多年前普通人乘坐飞机前要单位开证明才能购票,到现在大家用手机就可以完成购票、自助值机等流程,自助托运行李、刷身份证就能过安检、刷脸就能登机……白云机场的变迁,就这样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更连接着未来。

从20世纪30年代白云机场始建以来,她的发展脉搏与新中国民航的命运息息相通。岁月荏苒,80多年过去了,白云机场历经沧桑而更显风华:从新中国成立初的简陋小机场,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三大门户机场之一。白云机场每条航线的开通都代表着广州地区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飞跃,白云机场的航线网形成了广州市、广东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衢。

    时间距离因天空网络而缩短,飞行,推动了物质和技术的交流,使地区经济能量辐射和延伸得更广阔,资源的吸收也更有效率。白云机场的发展与建设,是新中国民航史上的辉煌篇章,为广东的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第一条国内航线始于广州

    中国民航史上的多个“第一”都发生在白云机场。早在1933年,白云机场就开辟了广州—越南河内的国际航线,使广州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开辟民航国际航线的城市。1950年8月1日,新中国民航第一条国内航线“天津—北京—汉口—广州”航线开通,掀开了白云机场的历史新篇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开辟的两条航线之一,史称“八一”开航。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航发展受到限制。那时,乘客多为政府官员。一直到1972年后,到广州或通过广州到内地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逐渐增加。1976年,白云机场运输总周转量比1965年增长了98%,白云机场的旅客发运量达到17.65万人次。

    新中国成立后,白云机场的国际和地区航线也逐渐增多。1964年4月29日,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20型飞机开辟了达卡—广州—上海航线,成为广州对外交往史上的一件盛事。1950—1976年,先后有8条国际航线通过或抵达白云机场,使广州与科伦坡、新加坡、达卡、卡拉奇、仰光、雅加达、金边、万象、河内等国外城市相连,白云机场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对外交往中初步体现出了航空枢纽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白云机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走上企业化发展道路。这一历史阶段,白云机场的多项业务指标跃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大陆最繁忙的机场。

    1992年,民航广州管理局实施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白云机场成为独立运作的经营实体。伴随着体制改革,白云机场成绩斐然。1994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逾千万人次。

    1997年8月,白云机场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造。当年,白云机场的客货吞吐量分别为1980年的9.52倍和13.85倍。1998年,白云机场高峰日起降飞机511架次、高峰小时起降飞机41架次、高峰日旅客吞吐量达59677人次,创下中国民航史上的新纪录。

    2000年9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创立。2003年4月,白云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公开发行4亿A股,成为当时国内A股首发募集资金最多的机场企业,标志着白云机场股份制改造与资本市场对接。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各项业务指标的不断增长,旧白云机场的设计规模和配套设施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这也揭开了迁建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序幕。1992年,新白云机场的选址工作开始;1996年,白云机场迁建项目被列入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工程;1997年7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项目立项;    2000年,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动工。经过3年多的建设,从此,一座功能先进、配套设施齐备、宏伟壮丽的“水晶之城”在广州市的北部崛起。

站上新起点  航线网络编织出“天空邻城”

    2018年4月26日,白云机场65.87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启用,同步启用的还有22.2万平方米的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中心(GTC),设计容量可满足年旅客吞吐4500万人次的需求,标志着白云机场迈入“双子楼”运营时代。至此,白云机场拥有两座航站楼、三条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可满足年起降航班6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和货邮吞吐量250万吨的运营需求。

    过去几年,白云机场致力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航空枢纽建设发展,与中外各大航空公司合作,积极开展航线营销,拓展或加密全球航线,增加国际中转机会,支持基地航——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广州之路”的发展,近年来已奠定了白云机场面向东南亚及澳洲的第一门户枢纽地位,以亚太、大洋洲和非洲地区为主、逐步覆盖欧美等全球地区的航线网络布局已经初具雏形。

    截至目前,白云机场共有近80家航空公司在运营,全球通航点超过220个。“广州飞”能实现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各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实现12小时通达。去年以来,白云机场业务增幅势头良好,高峰小时放量、自助通关设施、国际流程改造,以及国际航线开拓进展顺利等各方合力支持,使得白云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航空市场发展潜力都得到较好的释放。2019年1—6月,白云机场新增国际及地区航线13条,其中8条飞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云机场还推行了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144小时过境免签证、境外旅客离境退税、货物快速跨境通关等多重政策优惠和通关便利。2017年3月1日起,经白云机场中转的所有搭乘南航国际航班的旅客,可享受“通程联运、行李直挂”的便利,旅客可以在始发站一次性办理始发站及经停站(广州)的乘机登记手续,在目的站提取托运行李。这项措施为国际旅客提供了更大程度上的便利,旅客再也无需在转机时提取行李。2018年,广州白云机场安全起降航班接近48万架次,同比增长2.6%;实现旅客吞吐量近7000万人次,完成货邮接近190万吨,两者同比增长均在6%左右。其中,国际业务发展良好,2018年国际及地区旅客达1730万人次,同比增长8.8%;2019年上半年国际及地区旅客达到922万人次,同比增长9.1%。国际及地区旅客已占白云机场总客流量的四分之一强。

    白云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白云机场目前已经到了二次提升枢纽品质的新阶段,将抓住“十三五”机遇,努力搭建更多“空中桥梁”,争取多开通达欧美的高品质航线,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航线辐射力。

打造“智慧机场”  智能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9月19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举行“易安检”启用仪式,首批投入运行的10条“易安检”通道正式开放,旅客在经历了多年的传统民航安检模式后,将会得到更“易”更快捷的全新体验。该举措是此前“二维码过检”“一证通关”及“自助安检智能通道”等系列做法的集成和升级,白云机场因此成为全国民航试点单位。

    白云机场正通过智能服务不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现在,位于航站楼负一层的全国机场首条炫酷的“时空隧道”、丝路文化“海天长廊”,已成为国内外旅客感知广州的“第一站”;服务型机器人研发以及自助值机、自助登机、二维码过检等自助服务的投用,让旅客出行便捷、体验越来越好;更有新增的航延服务区、躺椅观景区、男女特色安检通道等个性化特色服务;每逢节庆还举办“文化双月刊”等精彩互动活动,持续给旅客带来惊喜……

    白云机场还加大了“智慧机场”的建设力度,重磅推出网上机场“机场通”——旅客只要关注公众号“白云机场”,“航班查询”“在线值机”“机场设施”“室内导航”等出行资讯服务尽在“掌”握。未来还会开发室内AR导航、超级语音翻译、智能客服等。

    在安全运营、提升航班正点率上,白云机场已建成了全景可视化运行监测系统、A-CDM(机场协同决策管理)3.0系统、“空中安全围网”无人机防御系统,启动了跑道异物监测系统(FOD)等工程的建设,不少项目走在全国机场的前列。其中A-CDM实现了运行态势把控、短时航延放行协调等功能,促进了航班正常率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白云机场的服务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被评为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优秀机场;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便捷旅行项目”中,被授予最高奖项白金标奖,更成为国内唯一连续两年斩获此奖项的机场。2018年荣获ACI年度全球服务最佳机场第9名。2019年1月17日,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被全球民航运输研究认证权威机构SKYTRAX评为“全球五星航站楼”,这标志着白云机场的综合服务保障水平成功跻身世界一流机场行列。

    未来,白云机场将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场服务的应用,开展常旅客计划项目等,升级改造相关设施服务,致力为旅客提供卓越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