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758336165/2023-00012 分类: 按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3-01-04
名称: 【国企荣耀】交通集团两高速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1-0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国企荣耀】交通集团两高速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

发布日期:2023-01-04  浏览次数:-

  2022年12月底,水利部正式公布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广东交通集团紫惠高速、惠清高速上榜,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全国有18个生产建设项目获此殊荣,其中高速公路项目仅有2个。

  【紫惠高速】

  此次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是紫惠高速项目继“广东省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后的又一次获奖。


行驶在紫惠高速,如同行驶在色彩斑斓的画卷里(摄影:曾峻).jpg

行驶在紫惠高速,如同行驶在色彩斑斓的画卷里


  近年来,紫惠高速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严格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三同时”制度,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各阶段倾注心力,通过节地、节能、共生等务实有效的举措,最大限度控制土地资源占用、修复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守好一方青山碧水。

  节地:层层优化设计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源占用

  设计阶段初期,紫惠高速项目不断深化水土保持方案论证,通过多轮优化比选设计方案,减少占地面积130.16公顷,跨越Ⅱ类水体数量由5处减少为4处。

  施工过程中,项目积极应用生态排水系统,鼓励临建设施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节约土地占用590余亩,改造提升地方村道62.2公里,占便道总里程的66%。

  节能:精打细算做“减法”,多措并举修复生态环境

  建设过程中,紫惠高速项目精打细算,对不可再生资源做“减法”。将沿线可利用的表层土集中存放,为施工后期绿化工程提供优质耕种土源;将90余万方边坡开挖弃渣和隧道洞渣进行再加工,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


紫惠高速与沿线的山脉、森林、水库等交相辉映,浑然天成(摄影:曾峻).jpg

紫惠高速与沿线的山脉、森林、水库等交相辉映,浑然天成


  与此同时,项目保护收集红线范围内的原木,回种到便道旁、服务区内,让这些“原住民”重新安家;设置“水土保持专项奖”,充分激发各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共生:“微地形处理”融景入路,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紫惠高速项目通过“微地形设计”方式,让沿途低矮边坡保持原貌,高陡边坡弧化处理,坡顶和坡脚缓和开挖,减少施工创面,并坚持工程建设与绿化同行。


紫惠高速边坡的花草迎风绽放,绚烂多姿(摄影:曾峻).jpg

紫惠高速边坡的花草迎风绽放,绚烂多姿


  将沿线景观绿化划分为岭南特色段、红花碧水段、生态交融段三个景观带,以紫、红、黄三种不同色彩为重心融景入路,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线性动态公路景观廊道、品质廊道。

  【惠清高速】

  早在2016年,惠清高速就被列为广东省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示范路。

  针对路段80%线路穿越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生态敏感区的特点,惠清高速从技术、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研发应用创新科技,落实各项有效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正常,发挥了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惠清高速石角河路段(摄影:韩强).jpg

惠清高速石角河路段


  惠清高速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线,强化水土保持方案的组织管理,将绿色公路建设创新成果融合应用于水土保持中,累计开展了52项绿色建造重点支撑项目,建造过程中形成108项微创新,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实践支撑。

  其中,设计研发并应用了基于W-OH的有机生态基质层边坡防侵蚀防护技术、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和废旧资源再利用的石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分别提高生态效益50%、40%和30%,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临时覆盖等措施有效地治理和控制水土流失。


惠清高速沿线花草丰茂(摄影:韩强).jpg

惠清高速沿线花草丰茂


  此外,亚热带山区高速公路生态选线、“永临结合”、原木移植、高标准农田区路堤收坡、表土资源保护利用、隧道洞渣综合利用、路基填挖土石方合理调配等技术也在惠清高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惠清高速航拍图(摄影:韩强).jpg

惠清高速航拍图


  全线共计避让生态敏感区10处,实现用电“永临结合”20处,移栽珍贵原木2000余株;在高标准农田区前后共13段位置设置挡土墙全线超1000米,减少农田占用13余亩;将沿线可利用的耕地、园地剥离表层土超103万立方,全部用于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沿线附属区、边坡等绿化;回收利用全线隧道洞渣超400万立方,有效减少隧道洞渣堆放场地近700亩,极大地促进项目在水土保持方面显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