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新控股集团所属丝纺集团(以下简称“丝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企业所能,切实发挥茧丝绸主业比较优势及联农带农作用,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加速。
“特”字上做文章 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2021年7月,广新控股集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阳江阳春市合水镇,丝纺集团主动承接当地蚕桑产业振兴工作,并于2021年12月与合水镇政府签署蚕桑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从提升桑苗质量、优化蚕种等方面着手建设蚕桑产业振兴基地,通过产业奖补进一步鼓励农户扩种桑园、兴建或改造蚕房,推动蚕桑种养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合水镇桑园面积现已超1万亩。
根据资源集中、项目集聚和叠加赋能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思路,丝纺集团在合水镇积极建设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香云纱晒莨场等项目,引入产业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运营,提供就业岗位超500个,蚕茧收购价提升25%。
目前,香云纱晒莨场三期项目已启动,配备染整工坊、铺设草地、“三通一平”等设施,落成后合水镇香云纱产业晒莨规模与产能约占全省总量35%。
合水镇香云纱晒莨场
“转”字上下功夫 推进产业有序转移
丝纺集团努力推动蚕桑产业向粤东西北转移,带动粤东西北地区数十万蚕农和一批缫丝厂增收致富,每年发蚕种近40万张,占全省90%,覆盖全省80%的桑园面积。同时,丝纺集团建立起市场化的导向机制和运作模式,让乡村发展既有资源可依,也有资本可靠,有效增强乡村“造血”功能。
此外,丝纺集团在河源市紫金县与当地蚕桑企业合作建设原蚕基地和桑叶粉加工厂等项目,搭建以产业布局与整体规划、技术支撑、业务联结为模式的帮扶体系,先后在凤安镇、龙窝镇及上义镇打造蚕桑产业示范基地,让产业在紫金县“接得住”“留得下”“可发展”;在阳春市,丝纺集团积极开展共建共联对接工作,邀请专家特派员授课并要求驻村干部进行陪伴式服务,切实提高当地农民种桑养蚕技能水平。
2024年12月,丝纺集团举办广东省第二届蚕桑生产技能大赛
丝纺集团已形成蚕种生产及销售、种桑养蚕技术服务、生丝贸易出口、蚕桑健康产业综合开发、丝绸品牌及文化传播等全链条业务体系,并充分利用广东省对外贸易、产业基础、国际合作、政策支持等区域优势,以“互联网+外贸+金融”模式打造“丝贸天下”外贸综合服务,助力茧丝绸“出海”。
“美”字上求突破 提升乡村颜值风貌
丝纺集团相继在合水镇建成蚕桑产业振兴示范基地、香云纱晒莨场、示范园、蚕桑产业文化园等项目,充分挖掘蚕桑种养休闲文旅功能,将蚕桑养殖、香云纱生产、休闲文旅有机融合,结合国家级非遗香云纱染整技艺的宣传推广,打造集科教互动、知识普及、产品展示、体验推广于一体的主题科普馆,为合水镇“香云纱专业镇”注入全新活力。
2022年12月,香云纱晒莨场、示范园于荣获广东“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如今,示范园已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
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
2025年2月,蚕桑产业文化园项目正式开放运营。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科普研学、消费帮扶、直播平台及成果展示于一体的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田园综合体,通过“非遗+产业+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产业融合的创新平台,持续擦亮合水镇“香云纱专业镇”的金字招牌。
蚕桑产业文化园
接下来,丝纺集团将坚持从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及民生工程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资源、平台、技术等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久久为功,为“百千万工程”的纵深推进贡献丝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