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保集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环保主业与全省战略深度协同,持续提升服务大局能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环保集团投资运营的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超200座,管网规模约7000公里,覆盖全省80%地级市及50%县区,污水处理综合能力居全省前列;固废危废处置规模近1.4万吨/日,医疗废物单厂处置能力居全国前列;在“双碳”业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矿山修复、新污染物治理等新赛道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
破局而立 三重创新裂变发展新势能
面对环保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盈利压力攀升的挑战,环保集团以“模式、技术、机制”三重创新破局,推动产业向质量效益转型。
模式之变,织密智慧环保“一张网”。环保集团实施污水处理厂“中心厂+卫星厂”集约化管控模式,构建总部指挥、区域调度、厂网管控三级智慧化体系,实现全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据全接入、运营全流程智能化。未来,环保集团将试点人工智能无人化验室,进一步推动污水处理业务向高效化、无人化升级。
技术突围,从末端治理到系统治理。环保集团联合高校研发的纳米陶瓷膜技术,成功破解医疗与工业电子废水等新污染物治理难题,中试设备已在广州三甲医院稳定运行,产业化进程加速。
针对传统养殖污染痛点,环保集团推广“源头减污+循环利用”模式,构建“生态消纳、资源循环、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养殖体系,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环保集团在云浮硫铁矿建立试验基地,开展市政污泥应用于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研究,既解决了“污泥围城”难题,又实现了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效果远超预期,该技术于2024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云浮硫铁矿试验基地修复前后对比
机制革新,增值协同增强产业链韧性。环保集团通过“光伏+污水厂”、中水回用、工业固废协同处置等增值业务,深挖产业链附加值。依托200余座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的资源优势,环保集团带动自主研发的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移动式污泥处理设备、絮凝剂、膜产品等销售,实现效益倍增。
此外,环保集团发挥高端智库优势,通过推动生态碳汇价值“变现”、专项债等方式协助地方政府化解环保治理资金难题。
环保集团自主研发的车载式污泥处理设备
逐绿而行 打造循环经济“广东样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2024年环保集团率先成立省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公司,以“点、线、面”结合策略,打造线上平台、回收体系、产业园建设和终端处置“四大业务板块”,构建覆盖全省的循环经济体系。目前,信息载体销毁中心已于2025年3月投入试运营;线上平台已初步完成搭建,将于2025年6月开展试运行。
广东省广业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线上平台,监管溯源“一张网”。环保集团联合行业龙头天津拾起卖集团,搭建全省循环经济线上监管平台,实现废弃物全链条可溯源、可管控。目前,该平台已试运营,并推动税务、市场监管部门落地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及税收优惠政策,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支撑。
线下网络,布局绿色回收示范区。环保集团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整合地方资源,先后在韶关、东莞和湛江等地打造再生资源绿色回收标准示范区,建立废旧电池、废塑料等多元化回收渠道,推动区域废弃物高效处理。
终端集群,产业园驱动高值化利用。环保集团布局终端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构建“回收-分拣-处置-再利用”闭环体系。重点推进锂电池、铅酸电池回收及废塑料资源化项目,目前广州白云钟落潭项目已正式投入试运营,聚焦信息载体销毁、低值可回收物再生等领域。下一步,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与南海大沥废旧金属产业园规划将加速落地,形成终端处置产业集群。
展望未来,环保集团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及省国资委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构建绿色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落地,强化技术攻关与模式输出,为将广东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