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迎来对港供水60周年纪念日。如今,在粤海控股集团的管理运营下,东深供水工程承担着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居民生活和生产供水重任,对港年供水量由0.68亿立方米增长到超8亿立方米,累计对港总供水量达300亿立方米,奋力书写治水兴水新篇章。
东深供水工程深圳水库
勇担时代重托
60年不间断对港提供安全优质水
20世纪60年代,香港遭逢大旱。为引东江水解香港同胞之“渴”,东深供水工程于1964年2月20日动工建设,1965年3月1日正式通水,从此结束了香港严重缺水的历史。2000年,广东省政府决策,将东深供水工程注入重组中的粤海控股集团,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自此翻开了“粤海篇章”。
建设者们肩挑背扛、全力攻坚(历史资料图,图源广东省档案馆)
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的运营单位,粤海控股集团下属粤海水务延续着东深供水工程安全稳定不间断供水的辉煌业绩,工程当前供水量占香港淡水总量的70%至80%、深圳用水量的50%以上、东莞沿线8镇用水量的80%以上,为香港繁荣发展和深莞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的供水支撑。
近年来,东深供水工程屡获殊荣——2021年4月,工程建设者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同年6月,工程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10月,工程获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首批认定,荣膺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2024年12月,工程获评广东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
坚持科技创新
推动工程实现“全数智化”升级
近年来,粤海水务坚持科技赋能、技术引领,在东深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中综合运用BIM+GIS技术、数字孪生、北斗导航、5G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力打造“全要素”透彻感知、全面互联、信息共享的“智慧水务”运管系统,推动工程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东深供水工程沿线,粤海水务建立了覆盖“天、地、水”,多模态、多维度的“感知体系”,无人机、机器人、无人船等一系列设备正全时为工程“保驾护航”,积极推动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应用于东深供水工程的无人机巡查系统
在工程调度中心,通过对沿线7.8万余个数据点的“毫秒级扫描”,全线设备设施已可实现高准确率、高稳定性远程集中监视与控制,多梯级需水量精准预测及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则可实现全线流量平衡和优化调度。
此外,粤海水务结合工程实际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南方调水工程生物污损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24年11月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传承东深精神
重塑粤海“知行山海”企业文化
粤海水务以东深供水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作用,用心用情讲好“饮水思源 粤港情深”故事,每年在东深供水工程沿线接待各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观者、粤港澳青少年数千人次,2024年接待人数更达“创纪录”的8000余人次。
香港青少年参观东深供水工程
在对外讲好“东深故事”的同时,粤海控股集团也将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崇高精神深刻内化,作为“知行山海”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山文化”,正为构建集团“1281”治企体系、推动战略转型提供动力支撑和精神保障。
从东深供水工程到珠三角水资源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时代楷模”精神的传承已成为激励粤海工程建设者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道标。
接下来,粤海控股集团将传承发扬东深供水“时代楷模”精神,坚守安全稳定优质对港供水光荣使命,持续运用高端化、智能化先进手段高质量运营管理东深供水工程,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公益宣传活动,用心用情面向社会各界讲好东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