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
档案信息资源的概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原则
贯彻服务原则,最重要的是档案工作者必须明确服务方向,坚定服务思想。
(二)开放原则
开放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
(四)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的基本要求。服务原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开放原则与法治原则是开发利用工作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效益原则是确保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不断充实档案信息服务的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利用服务;构建政府内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利用场所和设施建设;推进档案信息产品专题开发和加工;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重视档案信息增值服务工作;促进档案信息服务业的形成。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方式
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是指档案馆(室)满足档案用户需求的基本工作形式。
(一)按开发利用工作的对象划分
主要包括提供档案原件、提供档案副本或复制品、提供档案信息加工品。
(二)按开发利用工作的渠道划分
主要包括档案信息查阅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网络利用、档案资料编研出版、档案展览和社会宣传教育。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方式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档案部门为满足档案用户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服务方式、程序和手段。
(一)档案借阅
档案借阅是档案馆(室)通过提供档案直接为利用者服务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档案阅览、档案外借等具体形式。
(二)档案复制
档案复制是指根据档案原件制发各种复制品。
(三)档案证明
档案证明是指依据档案的记载出具的凭证性文件。
(四)档案咨询
档案咨询是指档案馆、档案室答复利用者询问、指导和帮助其利用的活动。
(五)档案开放
档案开放是档案馆将到达一定期限、无需控制使用的档案向社会公开提供利用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档案馆的档案,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二十五年向社会开放。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类档案,可以少于二十五年向社会开放;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可以多于二十五年向社会开放。国家鼓励和支持其他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
(六)档案公布
档案公布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需要通过一定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布档案的全部或部分原文或者档案中记载的特定内容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媒体档案公布和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两形式。
(七)档案编研
档案编研是档案馆(室)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内容,满足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辑、出档案史料和文件汇编,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与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述,从而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
(八)档案展览
档案展览是档案馆(室)为配合中心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主题,以图文、实物等形式向社会系统揭示和介绍档案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
档案编研
1.档案编研概述
(一)档案编研的内容
档案编研是档案工作人员围绕一定主题,主动把具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研究、编辑、加工,使之成为更适合用户利用的形式,并将其成果公开出版或推荐、分发给有关人员使用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法。
(二)档案编研的特点
档案编研属于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法,具有研究性、思想性和政策性等特点。
(三)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探索——网络编研
它是指档案部门依托信息网络先进的存贮、检索、传输技术和网络编辑技术,借助计算机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功能,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并将档案编研成果通过网络以电子文献的形式提供给利用者的一项档案编研工作。
2.档案编研的选题
(一)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即选题的基本条件。必须依据三个条件,一是考虑社会需要,二是依据档案文献基础,三是编辑力量。
(二)选题角度
具体地来讲,可以从反映某一历史人物活动的角度、从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角度、从反映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问题的角度、从反映某一组织机构活动的角度、从反映某一会议活动的角度、从反映某一重要文种的角度、从反映某一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内容的角度等进行选题。
(三)编前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熟悉编研题目,了解与编研题目相关的著作、论文和已出版史料,调查了解馆(室)藏中与题目相关的档案文献情况以及需要外部解决的材料内容,拟定编研题目大纲、选材大纲、公布形式和工作计划等。
3.档案编研的选材
档案编研的选材就是按照选材大纲和档案文献检索策略,在馆(室)藏档案及其他文献保管部门查找与编研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找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挑选。
(一)选材标准
主要包括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适用性和完整性。
(二)选材步骤
经过初选、复选、定选等程序。
4.档案编研材料的加工
档案编研材料的加工是指档案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档案文献的信息内容如实地转移到其他载体上,并对档案文献的文字、符号、图形以及款式等外形特征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处理,它直接关系到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一)加工原则
包括存真原则、求实原则、慎改原则、标注原则、规范原则。
(二)加工的内容和方法
包括原文转录、格式加工、点校加工、拟制或修改标题。
(三)分类编排
选定的档案文献经过加工后,要将它们组成一个整体,形成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编研成果,就需要对档案文献进行必要的分类编排,包括确定体例、档案文献的分类和排列。
(四)辅文编写
档案编研成果的辅文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注释、按语、序言等评述性材料,年表、插图、备考、编辑说明等查考性材料,以及目录、索引等检索性材料。
5.常用档案编研材料的类型及编辑
(一)档案文献汇编
档案文献汇编是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文献原文材料的收集、挑选、编辑和评介而编制的一种档案编研成果。它以书册形式或在报刊上发表的形式为利用者提供较为完整的档案文献原貌,是我国档案部门开展编研工作的最基本形式,具有原始性、专题性、系统性、易读性的特点。
(二)档案参考资料
档案参考资料是档案部门根据一定的题目对馆(室)藏案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综合、加工而编写的一种档案编研成果。它不提供档案原件或复制副本或摘录,而是根据一定的题目对有关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编写而成的系统材料,已经改变档案原来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文字筒练、概括性强的特点。比如大事记、组织沿革、专题概要、会议简介、基础数字汇集、年鉴等。
6.科技档案编研
科技档案编研是指根据客观需要,按照一定的题目,对科技档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筛选提炼和编辑加工,取得各种编研成果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一)科技档案编研的基本方式
科技档案编研根据提供的编研成果类型不同,大致有汇编型、文摘型、编纂型三种方式。
(二)科技档案编研成果的一般结构和编研程序
科技档案编研成果的一般结构由封面、说明或前言、目录、正文、附录等几部分组成。科技档案编研的一般程序包括选题、拟制编研方案、选材、加工与编排、审校与批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