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近年来,广东国资国企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为交流先进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广东国资国企加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为广东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今日起,省国资委官方网站和“广东国资”微信公众号开设“打造‘策源地’,激发新动能”栏目,敬请关注。
能源集团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氢能储能、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风力发电经济可靠性等能源发展前沿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截至目前,能源集团研究院共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课题3个、省重点项目11个、集团重点项目13个,企业科技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能源集团研究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国家和广东省能源发展战略,围绕新型储能(含氢能)产业链、火电减碳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链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一)聚焦燃料电池新业态
能源集团研究院聚焦燃料电池新业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课题2个、省重点项目4个。建成国内首个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示范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建成广东省内首个新能源侧配储示范项目,实现风电场站发电功率调节和削峰填谷等功能。
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示范项目现场
(二)瞄准能源减碳新产业
能源集团研究院瞄准能源减碳新产业,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课题1个、省重点项目4个。建成国内首个生物质电厂原始烟气微藻固碳示范工程,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探索出“火电厂-微藻固碳-资源化利用”的低碳经济创新模式。碳排放监测研究成果在多家火电厂开展试点,实现集团级碳排放监测数据平台并网运行,为广东成功申报国家碳计量中心提供了技术支撑。
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微藻固碳项目示范基地
(三)紧盯海上风电运维新技术
能源集团研究院紧盯海上风电运维新技术,承担省重点项目3个,在海缆保护、桩基础防冲刷护、风机阻尼减震、海上风电防腐等领域持续涌现一批前沿原创技术成果。其中,退役风机叶片循环回收利用研究示范项目完成玻璃纤维叶片处置线和碳纤维叶片中试线装置设计、生产。2022年1月,“海上风电电气设备南海环境适应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年4月,“岩石地基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嵌岩单桩基础结构及施工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能源集团研究院持续深化“1+5+N”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强化研发创新领头羊作用,积极贯彻国家和广东省发展战略,主动承担国家、广东省及能源集团科技研发攻关任务。通过持续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人员和科研团队的激励力度,充分调动高层次科技人才智慧力量和积极性,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一)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能源集团研究院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承担能源集团研究建立博士工作站和院士工作室建设。围绕水产养殖、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等途径,开展微藻饲料和微藻有机肥料等技术研发和产品认证,推进微藻固碳产业化。2023年11月,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联合成立“海上风电联合研发实验室”。2023年4月,与潮州三环集团联合申报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发中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首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2024年5月,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能源集团研究院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用足用好政府相关人才政策,拓宽科研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效激发管理和技术骨干创新创业热情。
目前,能源集团研究院拥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博士14人(含博士后3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39%。科研团队博士占比35%、硕士以上人员占比86%。
作为国有科技型能源企业,下一步,能源集团研究院将勇挑重担、敢打头阵,通过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持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储备,健全成果转移转化和收益分享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助力广东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贡献省属能源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