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释放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强烈信号,鲜明标定了国资国企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纵观一个个国企改革关键点,让人们再一次深刻感知改革激荡的磅礴之力。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改革给广东国企带来了怎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新时代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新一轮改革将在哪些重点领域谋求新突破?新的征程,如何打造现代新国企、再创国企新辉煌?
以更大的改革力度
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南方》杂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怎样以更大的改革力度,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蔡治洲:广东机场集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广东机场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机场”目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党中央赋予国有企业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建设世界一流机场是广东省委赋予广东机场集团“建成国际一流机场”的重大任务和要求。
实现“双一流”目标,要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广东机场集团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改革的核心是机制,必须激活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创新的重点是盈利模式,必须激活创新动力,再造盈利模式新优势;开放的关键是生态圈建设,必须激活开放动力,再造合作共赢新优势。
进入国企深化改革后半程“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改?广东机场集团给出的回答是—破冰,从三项制度改革开始。从2022年5月开始,广东机场集团用了近半年时间赴多家优秀国企取经学习,梳理出500多个改革案例,并从各级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员工三个层面收集到800多条问题建议,对推动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逐一解决,逐个“击破”。
2023年6月,广东机场集团召开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启动大会,围绕“四能”机制建设,明确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市场化劳动用工、多元化激励机制改革、成本效率管控模式、本部三项制度改革等6大攻坚战、68项工作任务,以实现“四化目标”,即机构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组织体系精益化、管理人员契约化、员工管理市场化、激励分配差异化。
一味照搬其他国企的改革经验会造成“水土不服”,我们既要集百家所长为我所用,更要靠自己摸索出一条广东机场集团特色的三项制度改革道路。本轮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之广、变革之深、难度之大,在广东机场集团历史上前所未有。比如,物流公司经营班子率先实现全体起立公开竞聘,外部引入行业领军人才,原经理层成员50%退出。
广东机场集团通过如此大力度的改革,就是要释放出强烈信号:只要机制体制松绑,筑巢引凤群贤毕至,国企在搏击市场中同样可以大有作为。2024年上半年,白云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14万吨,同比增长25.5%,在境内货邮量排名前三的机场中处于领先。这样的业绩和增长势头,证明我们的改革是正确和有实效的。
吕永钟: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广东广晟控股集团以现代化的理念、国际化的视野、市场化的思维,总结凝练出FAITH经营理念,贯穿改革全过程,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聚焦主业(Focus),做强做优实业,国有资本配置从“铺摊子”向“专业化”深刻转变。立足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国有资本、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集中。对外,开展央地合作谋发展,全力配合中国稀土集团完成稀土产业整合;对内,刀刃向内猛药去疴,对8家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二级企业从18家压减到13家。
坚持行胜于言(Actions),推动转型升级,产业体系开启从“传统制造”向“新质生产力”深刻转变。在战略性产业布局上力度加大,现已布局新一代电子、新材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11个战略性产业集群、15个细分领域;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大力推广采用机器人、AI智能、数控中心等智能装备,凡口矿、大宝山矿、广西矿业获评“全国绿色矿山”;资源安全保障和重点产业安全支撑增强,比如电子信息板块,风华高科电容产能全国第一、全球第七。
坚持创新制胜(Innovation),推动形神兼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从“有形式”向“重实质、能落实”深刻转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动态优化、定期评估、持续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机制,实施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精准考核突破,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提升分类考核的科学性、系统性、战略性、实效性;收入分配机制优化,强化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
坚持技术自强(Technology),推动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从“指标领先”到“实力引领”深刻转变。一方面,科技创新实力保持领先。目前,集团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家、专精特新企业34家;拥有各类研发机构97个,授权专利5037项,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工业大奖。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机制显现成效。个性化制定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并建立高精尖缺人才靶向引才清单,实现48户科技型企业中长期激励全覆盖。2023年集团合计发放创新驱动发展奖励1747.4万元,创历史新高;科技型企业营收占比超30%。
坚持以人为本(Human-oriented),推动人才强企,队伍建设向“广聚天下英才”深刻转变。我们采取“个人提案报名、公开PK比选、党委把关决策”的方式,选强选优选专所属企业班子。二级企业新领导班子职数从116个压减到92个,平均年龄由51.8岁降到48.1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专业职称人员52人,占比61.2%,提高了23%。新一轮班子的配备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肖志平:改革重组以来,广东广新控股集团抓好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改革,把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加强所属企业董事会建设和规范运作,建立健全以资本为纽带、股权为基础,以派出股权代表、董事为依托的治理型管控模式,激发企业新活力新动能。
广东广新控股集团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增强抓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抓“五乘十”工作打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常变促长青,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聚焦国企改革总体目标,以增量“三个十项目”促发展。围绕投资项目“找得到、投得好、融得妙”,一体推进产业投资、资本运作、产融结合。强化“出海”战略,优化产业全球化布局。
聚焦国企改革重点任务,以改革“十大攻坚”激活力。做好改革“加减乘除”,促增量、优存量,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业务、优势团队集聚,加快清理低效无效企业、资产与业务。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机制、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推动混改重心向三四级企业延伸,推进专业化整合、“压减”和亏损治理,确保年底完成70%以上改革主体任务。
聚焦国企改革鲜明导向,以创新“十大突破”增动能。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确保2027年末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30%以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聚焦国企改革重要要求,以管理“十大抓手”提效益,以精益化和数字化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打造价值型总部,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聚焦国企改革政治原则,以党建“十大任务”强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工作,高位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
郭大杰:广东旅游控股集团持之以恒抓变革谋发展,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围绕八大改革目标,细化制定32项改革任务、51条具体举措,深度推进酒店板块运营机制改革,系统谋划旅行社板块的深化变革。持续推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深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全面完成总部“双选”工作。修订集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管理清单》等3项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体系。通过本轮深化改革,集团较好解决了职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机构能增能减的“四能”问题,“强业务、优总部”的导向成为共识。
广东旅游控股集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全会提出的扩大消费需求重要机遇,围绕“改革”“开放”“产业”三大关键词,坚定不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国资委工作要求,围绕主责主业担当作为。
深入实施“1248”战略,加快集团变革发展。拓展优化集团产业生态布局,在深耕做强旅游、酒店、规划设计等六大板块的基础上,重点切入体育康养新赛道,拓展餐饮食品业务,向世界推广最具品质的粤菜。
融入对外开放格局,把握世界市场需求。深度布局入境游市场。与广东港航集团等企业合作,战略性开展极地邮轮资产运管项目,瞄准高端市场,争取实现国内企业在极地游业务上的新突破。
着力完善现代企业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重点业务领域专业化整合,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主业核心资源掌控力。持续优化内部治理,加快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在激励分配、劳动人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解决企业和员工利益一致性问题。
保持“逆势进取”基调,奋力实现经营业绩新突破。持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全省乡村酒店(民宿)高质量发展,紧盯关键指标,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稳步破解历史问题,科学推动市场并购。
白涛: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广东粤海控股集团坚持“定准目标、充分授权、管好风险、强化考核”的改革思路,积极推动机制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动力活力,以高质量改革促进集团高质量发展。
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规范构建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集团公司及各级子企业实现“党建入章程”全覆盖,推进董事会应建尽建。
推进经营管理改革,充分激发企业经营发展活力。构建6S战略管理体系,全面推行“三精管理”,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集团获评“广东省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提升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6S战略闭环管理项目获评“广东省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提升标杆创建行动标杆项目”,是全省唯一一个“双标杆”。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2022年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评估中获A等级。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混资本”促“改机制”引领企业发展。永顺泰成功于2022年11月16日在深交所主板敲钟上市。华金公司于2021年顺利进入新三板创新层。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集团制定并印发了《集团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其配套的“6S”战略管理、产业投资管理、“5C”财务体系等共21个专项行动方案,形成“1+N”改革方案体系,并建立工作台账,常态化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将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南方》杂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广东国资国企怎样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吕永钟:截至目前,广东广晟控股集团有6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4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连续多年居全省国有企业第一方阵。
聚焦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科研攻关,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集团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三年累计投入超过72亿元的科研经费,围绕先进新材料、高端电子元器件、智慧照明等关键领域,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打造省属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标杆。
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点燃科技创新发展澎湃动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引入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先后与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以及广东省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广晟系统内有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链主”企业,6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4家专精特新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企业在资源集聚、创新孵化、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新领域和新产业规则标准的制定,成为新赛道的重要引领者。
肖志平:广东广新控股集团围绕国务院国资委“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6个未来产业”和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持续加大实体投资,对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四新”标准,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迈进。
聚焦省国资委重点布局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广东广新控股集团精选生物科技与健康、超高清视频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赛道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突破点,狠抓“三个十”重大项目落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同时组建产业基金吸引外部资金,放大国有资本带动力,力争到2027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30%。
在科技创新方面,广东广新控股集团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创新“十大突破”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创新生态。截至目前,集团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较2019年的25家增加11家。2020年至今,集团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省级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集团所属科技型企业营收占集团总营收90%以上,科技创新已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唐军:广东恒健控股公司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升级”的企业使命,不断增强资本运营主业优势,以基金模式广泛链接和聚集社会优质资源支持战略性产业链核心企业快速发展,助力广东省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企业体系,支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设立高质量产业发展基金体系,推动广东省制造业优存量扩增量。2022年起,广东恒健控股公司联合广州、中山、顺德、南海、东莞等地合作设立广东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目前基金体系总规模近200亿元,与多家头部券商达成共同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共识,围绕一批产业链核心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以并购重组等方式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快速发展。
组建广东省创新联合体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广东恒健控股公司自2022年以来积极探索以资本为纽带,围绕核心企业聚合政产学研用金各类资源打造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科学实验室”走向“工程实验室”。2023年7月,广东恒健控股公司牵头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50亿元的广东省创新联合体基金,支持构建以科技领军(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相关研发型企业集聚的创新联合体。
支持下属企业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技术成果应用。广东恒健控股公司下属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集中力量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突破,赋能生产经营。
有力推动“三个集中”
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南方》杂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广东国企怎样有力推动“三个集中”,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张育民:广东建工控股集团围绕集团“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型城乡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传统和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建筑材料、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为主要的投资方向,并在检验检测、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养老、安全应急与环保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方面,以投资带动施工模式参与粤东城际轨道、深南铁路等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承接琶洲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等30余项PPP项目,累计投入资本金约107亿元,撬动项目总投资约840亿元。
在建筑关联产业投资建设运营方面,持续加大在建筑材料资源、装配式建筑、建筑装备制造等领域投资,做强做优做大建筑科研、建筑设计、建筑检验检测等建筑关联高端产业。
在清洁能源投资建设运营方面,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期,加大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布局,重点培育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高成长性业务。
在医疗与养老健康方面,以所属岭南健康公司为主要载体,依托旗下的广东省水电医院和东莞三局医院综合医疗资源优势,以实体基础医疗服务为支撑,瞄准数字化医疗、医养结合养老、精准医疗与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区域优势专科及特色专科高地,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康护一体”等新型商业模式,与主业实现协同发展。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结合我省“制造业当家”战略,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围绕主业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制造业。
白涛:广东粤海控股集团秉承“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核心发展理念,落实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明确实施水务板块“3+2”战略,聚力推进“大动脉联通”“毛细血管畅通”“神经元再造”三大工程和“产业链延伸”“管理能力提升”两大专项行动,全力服务保障战略性、保障性水利工程落地见效,在解决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上践行粤海使命。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其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输水线路总长113.1千米,可有效解决广州南沙、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受益人口超5000万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省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影响范围最广的重大水利工程,输水线路总长约490公里,造福沿线4市1800多万人,建成后可系统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二期是保障粤东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的一项重要民生水利工程,沿线受益人口达850万。
平稳运营东深供水工程,并通过扩建改造,提升供水能力及水质,为香港供应70%以上的淡水,担负为香港、深圳、东莞2000万居民供应生产生活用水重任,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以党建引领激发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南方》杂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国企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怎样以党建引领激发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蔡治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集团”提供坚强引领和保障。对于广东机场集团,激发党建新动能的“钥匙”就是持续推进党业融合,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落实“出题—领题—解题—阅卷”攻坚克难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党建+”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增强核心功能。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形成以章程为基础、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重点、以各治理主体工作规则和授权制度为支撑的制度体系。坚持集团党委班子每周例会制度,强化党委对重大工程、枢纽建设、安全生产等重大事项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在急难险重攻坚任务中锻造核心竞争力。落实“出题—领题—解题—阅卷”闭环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攻坚克难专项行动,各级党组织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每年集中攻坚1至2个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甚至影响未来生存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形成年度攻坚“试卷”,领导班子成员“领题答题”,党员骨干攻坚,年底由集团公司党委和干部员工共同评估“阅卷”,确保完成攻坚目标,以一个一个制约发展难题的破解,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取得新成效。
张育民:整合重组以来,广东建工控股集团坚持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集团党建考核连续6年被评为“好”的等次,集团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连续6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集团党委先后2次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强引领,发挥四个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一以贯之把关定向。全面落实二、三级企业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要求,目前,集团及23家党委建制企业均制定党委“两个清单”,独立法人均落实集体研究把关。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持之以恒攻坚克难。近年来,围绕建筑领域科技创新,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员技术骨干带头、党员职工参与”的创新攻坚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践行初心使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形式,组织党员在重点工程建设、“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群团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坚持党建带群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会、共青团、女工等工作。
勇创新,聚焦六大建设,打造建工党建特色品牌。广东建工控股集团通过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党建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先试先行,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党建品牌,以品牌效应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集团《以“十大先锋品牌”开展“五强五化”示范党组织创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行稳致远》等案例,入选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唐军:广东恒健控股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总结提炼高质量党建“四看”工作法,引导各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重大任务落实、重大基金组建,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重点看战略定位是否准确。广东恒健控股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准确认识战略定位上,指引各基层党组织深刻理解公司战略定位和职责使命。
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重点看商业模式是否匹配。为实现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的科学匹配,广东恒健控股公司党委突出强化真调深研、强化宣贯落地、强化文化引领“三个强化”,创造性落实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
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重点看关键问题是否解决。公司党委聚焦投资运营实践中的难点堵点焦点,创新党员发挥作用平台载体,组织实施“党建+重大项目”行动、“竞标争先行动”等“五大行动”。
压紧压实严抓党建责任,重点看规范标准是否到位。广东恒健控股公司党委健全完善“明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的“五位一体”责任落实闭环机制,努力做到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