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广东,被誉为全球民航界“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这一盛会对推进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促进广州空港航线网络发展,推动广东省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产业集聚加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民航业发展的背后是广东省机场集团的不断改革进取。1997年开始股份制改造、2004年完成机场属地化改革、2005年完成白云机场股权分置改革、2010年开启省属省管体制改革,2013年4月18日公司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改革开放40年,从广州白云机场到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一次次历史性的飞跃,与中国民航重大体制改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带给机场企业强劲的发展动力。各项运输生产实现快速增长,以机场集团的主体企业白云机场为例,到2017年,白云机场全年共完成飞机起降46.53万架次,运送旅客约6584万人次,分别是2004年运输量的约2.55倍、3.23倍。
进入新时代,广东国企国资正紧锣密鼓加快改革步伐,改革再出发,广东省机场集团将向世界一流机场集团迈进。
简陋机场变大型枢纽机场
今年4月26日,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一举成为日均旅客吞吐量达19万人次的大型枢纽机场,拥有两个航站楼后,预计2018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人次。
如今繁忙的白云机场已难与几十年前的简陋小机场联系起来,这一步步的蝶变是如何发生的?答案是改革。
白云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民航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白云机场成为中国内地最繁忙的机场。1977年至1990年,全国民航开辟了从白云机场始发或通往白云机场的航线共92条,占这一时期全国新航线总数的20%。1980年至1992年,白云机场的飞机起降架次居全国机场第一位。1986年至1992年,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居全国机场第一位。
随着广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货运量压力激增。2004年8月5日,新老白云机场实现“一夜转场”,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崭新的硬件设施使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当年一举突破2000万人次,跨入世界最繁忙机场行列。长期制约着白云机场向中枢机场发展的“瓶颈”开始逐步解决。此后,白云机场各项业务更是快速增长,迈入中枢机场的发展轨道。不仅白云机场,揭阳潮汕、湛江、梅县、惠州、韶关等广东省机场集团所属机场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也在加快推进之中。
“实际上,在白云机场一期启用之初,机场集团已预见到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客货运量激增,将成为机场集团和白云机场面临的一大挑战。”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克俭说,此后白云机场不断升级扩容,到2017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超6500万人次,“白云机场从上世纪50年代仅有一条2000米长跑道、平均每天50余名旅客出入的简陋小机场,发展成为今天日均旅客吞吐量19万人次的大型枢纽机场,航线由中国走向亚洲,再走向世界”。
在改革中诞生、前行
以白云机场为代表的华丽转身,亦是机场集团大刀阔斧改革发展的缩影。广东省机场集团的诞生就是改革的成果。21世纪初,在全国民航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内机场属地化改革也在快速推进,民航直属机场陆续转让给地方政府管理、经营。
2004年2月25日,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在民航新一轮体制改革中正式宣告成立,民航总局将广州白云、汕头、湛江、梅县四个机场移交广东省政府管理,机场属地化改革完成。属地化改革将机场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为机场企业发展带来动力。
新生的机场集团没有停下改革步伐,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现代资本运作手段实现企业大规模融资。2005年,机场集团向白云机场股份公司移交60亿元资产,完成白云机场股权分置改革;同时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股份公司发行15亿元短期融资券,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010年,广东省机场集团的改革发展揭开了新篇章。”张克俭仍清晰地记得2010年9月10日下午,省机场集团在广州召开体制改革干部大会,宣布省属省管体制改革方案。
“省机场集团实行‘省属省管’体制,是一个新的管理体制的确立,是省机场集团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机遇。”张克俭说,“省属省管”的体制改革有助于协调各方的关系,也有利于发挥白云机场航空枢纽的建设和辐射作用,理顺机场集团内部管理关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013年再次传来喜讯,4月18日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机场集团公司制改制成功。此后,机场集团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改革更深层次推进。
“2018年底,广东省要基本完成省属企业重组整合,机场集团将聚精会神做强做大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推动机场集团增量提质增效。”张克俭说。
争创世界一流机场集团
改革再出发,再出发的方向在哪?机场集团给出的答案是:建成世界一流机场集团。
“广东省机场集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最紧迫时期,我们提出‘争创世界一流机场集团’的奋斗目标。”张克俭说,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要在六个方面走在前列:一是一流的机场布局和航空产业集群,二是一流的航空枢纽和机场群,三是一流的安全服务品质和美誉度,四是一流的标准和管理成效,五是一流的创新思想和改革发展能力,六是一流的党组织和人才队伍。
“我们基本上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定为2025年。”张克俭介绍说,为了实现这些愿景,机场集团制定出具体时间表,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2018年到2020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机场集团。用3年时间,全面展开全省“5+4”布局中的所有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基本打造成形,届时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8000万人次,进入全球前10位;货邮吞吐量达到230万吨,预计进入全球前12位;国际航线达到180条,国际旅客占比达到26%以上。在2021年到2025年的第二阶段,基本成为“世界一流机场集团”。通过5年建设,全省“5+4”布局中的所有新建、迁建、改扩建机场按规划建成且投入使用,全省机场战略规划布局成形。其中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成形,届时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力争同步进入全球前5位;国际航线达到220条,国际旅客占比达到30%以上。
“机场行业是窗口中的窗口。”张克俭说,广东省机场集团将致力成为世界级航空枢纽的建设者和推进广东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做大做强广东省机场业,推进广东民航高质量发展,为地区经济和国家民航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助力广东省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奋斗目标。
穿越四十年
1978年到2018年,白云机场从拥有一座小航站楼和一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60多万人次的机场,发展成为拥有两座大型航站楼、三条跑道、300多条国内外航线和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达7000万人次的国际航空枢纽。
1977年至1990年,白云机场航线数占这一时期全国新航线总数的20%。1980年至1992年,白云机场的飞机起降架次居全国机场第一位。1986年至1992年,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居全国机场第一位。
1997年8月,白云机场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造。2003年4月14日,白云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公开发行4亿A股。
2004年2月25日,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成立,广州白云、汕头(后为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梅县四机场整合,形成枢纽和干支线综合机场体系。2004年8月5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建成并一夜转场成功,投入使用。
2010年9月10日,机场集团召开体制改革干部大会,宣布省属省管体制改革方案。
2012年8月3日,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共7个项目)正式动工。2015年2月5日,白云机场第三跑道正式启用。2018年4月26日,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启用。白云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部建成。
2013年4月18日,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约为5973万人次,全球排名第15位。2017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约为6584万人次,位居全球第13位。2018年上半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约为3423万人次,全球排名第11位。
2018年9月16至18日,由广东机场集团承办的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2018年,省机场集团确立“加强党建争创世界一流机场集团”的发展战略,力争用8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基本实现“世界一流机场集团”目标,增量提质增效,推动广东民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