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出版的《南方》2024年增刊推出《改革再出发 国企新动能——党建统领国资国企改革的广东实践》,自今日起,省国资委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8月5日,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共有17家广东企业上榜。其中,6家广东国企闯入世界500强榜单,这里既有连续12年上榜的熟悉身影广汽集团,也有去年晋级的“新面孔”广东广新控股集团、广州工控集团。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是国资国企改革的精彩试验场。截至2023年末,全省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17.72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5.37倍,总量位居全国第五;全年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利润总额近2000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二。
广东国资国企跨越式发展的密码,来自全面深化改革。“广东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加速涌现。”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广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连续三年获评全国“A”级。全省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分别达32家、43家,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强烈信号。“我们将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3年末,广东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17.72万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五;全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位居全国第二。
强根铸魂:
护航企业改革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把加强党的领导写入企业章程,融入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把党组织的讨论决定作为企业决策的前置条件,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通过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步谋划、同步开展,深化“书记项目”、党员干部“揭榜挂帅”等做法,持续探索党业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在广东国有企业中发挥出独特的制度优势。
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探索开展党建进工地、党建强管理、党建排风险、党建促并购、党建促改革、党建促协同等专项行动,各级党组织累计成功解决350多个问题,攻坚突破450多个难题;
广东机场集团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集团党委班子每周召开例会,对重大工程、枢纽建设、安全生产等重大事项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广东能源集团构建起党委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组织、决策、运行和监督”四大体系,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稳产保供、绿色转型、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经营绩效大幅提升;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成为广东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坚强政治保证,成为广东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坚强政治保证。
“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让国有企业在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中冲击世界一流。
坚守使命:
撑起国民经济脊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国有企业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导力量,承担着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使命。
使命就是方向。改革发展要走在前列,必须坚守使命。如何践行时代使命?必须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体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说。
2017年起,广东按下了国企重组整合“快进键”,完成了176组406家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4632户“僵尸企业”处置、1441户“两非”“两资”清退处置;省属企业功能更突出、主责主业更聚焦。
与此同时,国有资本的投向也更明确。
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介绍,广东国有企业发挥在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和重大产业投资等方面先导优势,重点投向交通运输、水务、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矿业、先进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国有企业夯实提升了基础产业,巩固壮大了优势产业,拓展培育了新兴产业,同时也前瞻布局了未来产业,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富有省属国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成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介绍。
广东国企军团探索前行的背后,始终坚守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使命担当——
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承担者和主力军,广东建工控股集团在强化主业中加快转型升级、能力提升和改革创新,逐渐成长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城乡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和建筑行业的区域龙头企业;
作为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广东交通集团积极投身于大湾区、“交通强省”建设,推进区域联通,投资运营了全省70%以上的高速公路,资产规模和里程跃居全国省级交通行业前列;
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投资平台,广东恒健控股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升级”为使命,在以资本运营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优势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也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均跻身全国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前列;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功能定位,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重点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成长为资产总额超1.1万亿元的大型企业,连续五年入榜《财富》世界500强;
……
广东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背后,是广东国资国企牢记功能定位,找准发力方向,在服务国家和省战略部署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先行先试:
以改革赢得发展主动
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我们将国企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说。
从强化顶层设计形成“1+N”政策体系,到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再到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广东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整体部署分解为一项项具体的任务,在重组整合、现代公司治理、混合所有制改革、“双百行动”“科改行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三项制度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全省国资“一盘棋”等各领域持续攻坚。
唯有抢占改革先机,才能赢得发展主动。
向来敢于先行先试的广东,不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
率先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率先出台政策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率先出台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率先出台《关于深化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省属企业在全国率先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广东以诸多全国率先探索,勇做国企改革的“吃螃蟹者”。
提高监管效能,是国资监管的一道永恒课题。
近年来,广东将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提高到99.98%,其中省级比例达100%。既要“管好”也要“放活”——从“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过程中,监管与服务并重,通过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出台授权放权清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释放企业内生动力。
改革越往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就越多。广东省国资委率先在省属二、三级企业探索“激励、约束、容错”综合改革试点,减轻改革思想包袱,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者撑腰。
放开手脚、甩开膀子的改革者,在国企改革“考卷”的系列考题中,提交了一个个高质量的解答——
作为广东首家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混改试点的广东盐业集团,在全国盐业市场化改革中杀出一条血路,始终保持广东省食盐市场的主渠道、主力军地位;
广汽集团在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探索既走在全国前列又激发了国企活力;
深圳人才集团在三项制度改革中首开选聘境外人士担任市管企业总经理的先河;
……
广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国资国企向着提高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核心功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国资监管更加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一批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加速涌现。
广东国资国企以“非改不可、不改不行”的决心和“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全面推动深化改革,为国企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强劲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写下“惟改革者进”的生动注脚。
广东能源集团加快转型脚步,新能源装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底259万千瓦增长到目前的1531万千瓦。
自立自强:
在创新中澎湃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创新决定命运。“推动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才能不断提升国有经济的产业竞争力和引导力。”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说。2024年4月,省国资委首次设立科技创新处,统筹指导省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近年来,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属企业年度科技创新考核细则》《广东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激励实施方案》等政策,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强化考核正向激励;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大力提升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研发项目的科学管理,以广东广晟控股集团、广东广新控股集团为标杆,加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组织典型示范,推动监管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工作力度;等等。
广东国有企业把科技创新视为“生命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致力打造省属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标杆的广东广晟控股集团,在不同产业领域分别组建了以多位院士为首的高端科研团队,布局了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在先进新材料、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争取实现“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
两年前成功跻身世界500强的广东广新控股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创新生态——如今所属科技型企业营收占集团总营收90%以上,科技创新已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同为世界500强的广州工控集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驱动型工业投资集团——如今拥有90家高新技术企业、237个研发平台,培育了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是去年就取得了14项国际领先及国际先进科技成果;
……
数据显示,广东国资领域累计拥有977家高新技术企业、1675个研发平台、496家专精特新企业;全省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达43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这也是广东国资国企“硬实力”最大的底气所在。
因为坚持科技创新,佛山照明打破深海照明装备国外垄断,风华高科主导产品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极大缓解了“卡脖子”压力,广钢气体在高纯电子大宗气体供应上实现国产替代,中科博微研制的仪表专用微控制器芯片打破进口依赖……广东国有企业谱写了一个个“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行稳致远”的生动故事。
也因为坚持科技创新,广东国资国企从培育高新企业、链主企业到壮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在创新中澎湃新质生产力,让科创变量成就跨越式发展增量,用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奋勇争先:
为“走在前列”添注现代新国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2024年,广东广新控股集团、广汽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深投控、广州工控集团和广药集团等6家广东国有企业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从12年前广汽集团率先入榜实现零的突破,到近5年来不断出现新面孔、整体排位不断前移,广东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不过,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直言,当前广东国有企业还存在核心功能不强、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的重点,也是广东突破当前国企发展瓶颈,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力点。
如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唯有坚持改革创新。
“接下来,要推动我省国有企业继续担当好先行者的角色,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在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上做好文章,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标杆企业。”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说。
聚焦深化改革——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统筹抓好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聚焦创新驱动——开展拓新工程行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并购重组,上下联动拓展产业领域,由点及线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融合发展;
聚焦服务大局——打造典型强化引领,跨地互动推进合作,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聚焦优化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围绕“三个集中”优化布局;
聚焦党建统领——持续完善国有企业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机制,持续增强省属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聚焦主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坚持能力提升塑造现代新国企形象”“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海外发展布局的新突破”……《南方》杂志记者在调研中,深切感受到广东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奋勇争先的劲头。
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广东国有企业将不断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添注现代新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