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投资公司”)是广东南粤集团(下称“集团”)属下负责落实粤澳新通道项目推进、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二级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组团队、搭架构、立规章、推项目,经营利润从2013年的16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4,200万元,为集团粤澳合作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谋划,建设粤澳合作新通道
在2011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历史机遇下,粤澳合作需要在更广阔、更高层次的视角下进行审视。为此,南粤集团主动谋划,积极向粤澳两地政府争取并向中央提出在拱北-关闸口岸西南侧约800米处建设新的粤澳通道。新通道定位为新的通关口岸,以专用通道连接广珠城轨和规划中的澳门轻轨,同时利用口岸建设的契机,对珠澳两地的边界河——鸭涌河进行综合整治。新通道选址跨越粤澳两地,位于珠海拱北和澳门关闸北区的交界地带。随着粤澳两地不断发展和融合,拱北-关闸口岸及周边基础设施已不堪重负,制约着这片区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新通道项目的提出,有利于纾解拱北-关闸口岸的通关压力,有利于带动粤澳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城市更新,还有利于创新口岸通关模式,为“一国两制”和区域合作的实践提供示范。
彼时,集团负责承建的粤澳合作首个大型项目——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为有效配合粤澳两地政府开展工作,在借鉴澳大新校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集团决定组建新的公司——南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抽调部分参与过澳大项目的骨干员工,专门负责新通道项目的推进实施工作。2011年6月,经省国资委批复同意,投资公司正式成立。
专业的人才团队是做好新通道项目的基础。投资公司刚成立时,仅有2名从集团借调过来的员工。组建一支专业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强的人才队伍成为了当时公司面临的迫切问题。投资公司通过制定岗位职责,订立招聘计划,经过近半年的招聘工作,组建了集规划、建筑、环保等6人的专业团队。团队虽小,但大家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每周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例会,通过详细解读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工作内容,着手制定项目工作推进实施方案。经过短短一年时间,这支精干的队伍便很好地适应了项目前期推进工作的需要:协助粤澳相关部门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概念设计方案,推动粤澳双方签署《粤澳新通道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加快建设实施粤澳新通道项目的合作协议》,为项目立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锐意进取,推动事业再上新台阶
与以往的粤澳合作项目相比,新通道项目有其独特性:一是项目层级高,涉及政府部门多。项目有关口岸设置属于中央事权,有关规划建设、交通及环保治理等则分属粤澳两地不同政府部门负责。二是场地条件特殊。项目选址在珠澳两地狭长的边界线上,粤方主体建筑架设在鸭涌河上,并与澳方建筑彼此相连。这既给项目设计和施工带来较大难度,也为项目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只有在国家层面实现了政策创新,新通道项目才具备生命力,粤澳合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这是投资公司上下对新通道项目的一致认识。为此,在项目运作前期,公司全体员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充实团队的技术力量,集团将澳大项目的合约造价及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逐步调配至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随即在原有架构上增设了合约法务部和工程管理部。至此,投资公司形成了集规划设计、建筑技术、环保、合约造价和工程管理等专业于一体的全方位技术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在配合粤澳两地政府部门推动项目立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先后参与了项目数十场技术论证会,完成了项目的通关模式方案、建筑初步设计方案、交通衔接方案和工程造价方案,有力地协助粤澳双方完成项目方案上报工作。2013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访澳期间正式对外宣布,粤澳新通道获得中央批准同意建设。项目将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型通关模式,即双方边检部门在粤澳边界线上共享一套自助通关设备查验出入境证件,旅客一次排队即可通过。该通关模式属国内首创,将为港澳及内陆沿边地区的新口岸设置提供有力的示范效应,具有重大政治、社会意义。2014年11月,特区政府正式将新通道项目首期工程——澳门新批发市场判给南粤集团,由投资公司负责承建。至此,新通道项目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三、创新管理,引领发展新高度
多方协调、奋力开拓,曾经的横琴澳大建设模式给了南粤集团先行先试的经验;顶层设计、政策创新,如今的新通道项目给了南粤集团做大做强的机会。作为集团旗下的驻澳国企,投资公司在推进新通道项目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体系、双重监管”的管理模式,为集团粤澳合作项目的建设管理提供了借鉴。
一套体系,是指整合两地标准的跨境工程管理体系。在“一国两制”背景下,跨境项目需要兼顾内地和澳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市场习惯。针对项目“两地性”的特点,投资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重点从工程招标和现场施工管理两方面入手,构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工程管理体系。首先,为适应跨境工程不同监管主体的管理需要,建立了一套既符合国有企业招投标相关管理要求,又符合澳门建筑工程承包惯例的招标管理制度。其次,针对施工管理中两地涉及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等不同标准,以两者中较高标准为依据制订施工管理规定,并充分贯彻到现场管理中,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双重监管,是指澳门特区政府委托的监理实体和我司项目部对工地现场的共同监管。其中,政府委托的监理实体监管的对象包括承建商及所有的施工单位,侧重于对质量、安全、环保方面的监管要求。投资公司作为承建商,不仅要接受监理实体的监管,还要对分包施工单位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方面进行监督。双重监管模式对承建商的现场管理及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此,投资公司组建了由30多名各专业技术和业务骨干组成的管理团队,通过派驻人员常驻工地对项目进行现场协调及管理,狠抓工程进度、安全和质量,保证了项目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在“一套体系、双重监管”的管理模式指导下,澳门新批发市场于2017年6月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新批发市场在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未出现一项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成为澳门名副其实的样板工程。与此同时,一支团结进取、讲政治、有大局观、有攻坚能力、对粤澳合作理解深刻的团队打磨成型,为接下来的主体工程过渡和后续粤澳合作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展望未来,粤澳合作事业在湾区再腾飞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提出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即将到来。投资公司将紧紧把握机遇,以新通道项目建设为契机,依托跨境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经验,整合政府、咨询机构、施工单位等多方资源,促进企业从单一项目实施向多项目管理平台转型,将自身打造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区域综合运营商,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