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先烈,不忘英雄魂
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有一座“年轻的”革命烈士纪念园。它寄托着一位老兵毕生的情怀和近十年的心血,建成不到一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悼念的人。
2018年7月,在省广业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65651部队、四野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下,解放海南渡江战役纪念园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举行隆重揭幕仪式。因为这个纪念园,军民合力渡海作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才得以再现。
一段不能被忘记的历史
1950年,四十军决定强渡琼州海峡攻打海南战役。原第四野战军118师组成一个加强营从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首渡出发,打响了解放海南岛的第一枪。此战,解放军拼着命、流着血,赶走了依岛扼守的敌人。
为了战役胜利,徐闻县是全县动员、全民动手支援前线,抢修公路,捐献粮草钱物,配合征集船只和招募船工,帮助训练能适应海战的解放军指战员。在海上练兵及渡海作战期间,还有50多名船工英勇牺牲,数以百计的船工获得“渡海功臣”称号,赢得了“解放海南,功在徐闻”的赞誉。
当时,渡海作战牺牲的烈士,有的被海浪冲回角尾海岸,当地群众将其掩埋于岸边;有的牺牲在船上,随船被运回角尾安葬。由于长时间受风暴海浪侵蚀,这里的海岸线逐渐退缩,个别烈士墓直接暴露在潮间带上,有的坟茔逐年变小……
“我的爷爷邓连灼是渔民,当年运送解放军渡海,船到岸了他也牺牲了。”烈士后代邓焕燕忆起往事红了眼圈,“那些解放军是拼着命、流着血在战斗,无论到啥时咱们都不能忘了他们。”
履行国企社会责任还烈士们应有的尊严
2012年盛夏,广业粤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宝贤带领员工在湛江角尾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先后发现了多具烈士遗骸。简易的烈士墓受到海风海浪的侵蚀,已岌岌可危。
“没有当年烈士们的不畏生死,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要给烈士应有的尊严!”
在得知事件经过后,作为四野军人的后代、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张宝贤特别理解当地百姓们的心情。凭借革命后代的家国情怀、军人的果敢执行、党员的担当奉献,他带领广业粤能公司员工和当地群众在角尾乡建成了徐闻角尾灯楼角风电场和解放海南渡江战役纪念园,彰显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的党性情怀,也凸显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要做就做到最好。高规格纪念英烈,还烈士以尊严,张宝贤说到做到。张宝贤同志主动牵头,争取各方支持,发动当地群众、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自筹资金。尽管如此,仍然困难重重。
张宝贤为纪念渡海作战英烈所做出的努力,角尾乡政府和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用我们的地吧!”在随后的乡党委会和村民大会上,将烈士合墓周边近8000平方米土地无偿让出作为渡海作战纪念园用地的提案得以通过。
他的义举还得到了英烈原所在部队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并出资30万元援建了无名烈士墓工程,广业集团党委也专门拨款15万元捐建了纪念雕塑。从纪念碑的图纸设计到选材用料,从纪念园的一亭一雕塑的构思乃至一草一木的栽种,都是他亲自设计完成,碑文由他亲手撰写。历时六年之久,一个占地近8000平方米,内含一座寓意当年118师首渡作战的渡海作战纪念碑,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旋风亭,一座寓意烈士以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坚固长城的烈士墓碑,一个军民合力强渡天堑浮雕的解放海南渡江战役纪念园,在军企民的合力下,在角尾乡屹立起来,成为部队、企业和当地共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盛世今朝不忘英雄 向先烈们致敬
渡海作战纪念园落成揭牌仪式那天,广业集团、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官兵、第四野战军后代及当地群众共千余人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结束后,张宝贤和当地村民将烈士遗物交到了烈士老部队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官兵手中。该旅副政委张云飞表示:“这些烈士遗物非常珍贵,我们会珍藏在旅史馆里,激励官兵不忘历史、缅怀英烈、接续奋斗。”
这几年,每逢清明和解放海南岛胜利纪念日,都会有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中小学生前来扫墓,先后已有数万人来这里祭奠。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广业集团党校的红色教育基地。
得益于张宝贤的义举,风电场从2012年7月6日首台风机基础开挖,至2013年1月21日25台风电机组吊装、安装完成,仅用6个半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一年零五个月并网受电试运行成功,创造了粤西地区风电场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佳、管理优、安全零事故等建设佳绩。风电场建设,全过程不但没有发生施工事故和与当地老百姓不和谐、不稳定事件,还让广业集团在角尾这片热土扎下了根基,为广业集团绿色主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缅怀先烈,让英雄精神激励后人前行。今天,广业集团正处在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闻鸡起舞、夙夜在公的勤奋践行党员的初心,更需要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