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时,经过33个小时的连续浇筑,交通集团在建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锚碇底板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标志世界最大锚碇基坑安全筑底。下一步,项目将转入填芯施工阶段。
狮子洋通道全线航拍
狮子洋大桥西锚碇总重量堪比17艘航空母舰
7月8日凌晨2时,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沙仔岛的狮子洋大桥西锚碇施工现场一片灯火通明。现场技术人员正对每一车混凝土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测量入模温度低于28℃后方可浇筑,施工人员按照网格化定员定岗有序作业,开展标准化振捣,确保混凝土均匀优质。
西锚碇夜间施工航拍
狮子洋大桥作为狮子洋通道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采用主跨2180米双层钢桁悬索桥的方案“一跨过江”,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建造工艺最为复杂的桥梁之一,建成后将创造双层悬索桥主跨跨径、车道数量、主塔塔高、锚碇基础、主缆规模5项世界第一。
狮子洋大桥共设东、西两座锚碇,采用圆形重力式锚碇方案,结构体量大、施工周期长。其中西锚碇基坑直径130米,混凝土总浇筑量高达55万立方米、重达约140万吨,总重量相当于17艘大型航空母舰。锚碇基坑底板分3层浇筑,每层按九宫格划分,一共需要浇筑27块。
西锚碇按九宫格浇筑混凝土
锚碇作为固定悬索桥主缆索股的承力构件,是大桥的“定海神针”。而狮子洋大桥锚碇底板施工环境复杂、单次浇筑混凝土方量大、资源调配任务重、质量控制难度大。
面对一系列难题,项目建设团队群策群力、反复论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精细化施工举措,锚碇基础形成了整体封闭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控制了因台风汛期珠江水位高涨造成的基坑突涌、底板上浮的施工风险,保障了锚碇的结构安全,为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智能温控技术破解大体积混凝土世界级难题
狮子洋大桥位处临海富水区域,受夏季高温、多雨影响,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抗裂质量控制尤为困难。
施工过程中,面对单次浇筑方量大、时间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超大尺寸底板收缩变形大等难题,项目建设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双掺技术”和复合型高性能膨胀剂,成功配制出低温升、低收缩、高抗裂的优质混凝土,从源头上解决了开裂难题。
在提升施工质量方面,项目建设团队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自主研发了自动计算加冰水系统,根据实时环境温度、原材温度监测数据,自动控制拌合站加冰和冰水用量,将每一方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28℃以下。同时,项目建设团队创新研发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通过预埋系列测温元器件,自动无线感应温度变化,自动控制循环冷却水的流速和温度,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智能反馈控制。
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团队实现了锚碇底板施工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有效保障施工质量。从实施效果来看,锚碇底板混凝土无开裂渗水现象,为狮子洋大桥高质量建造提供了重要保障。
东锚碇基坑
此次锚碇底板施工的圆满完成,标志狮子洋通道项目主桥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
目前,项目主桥建设已全面进入主塔塔柱施工阶段,主塔钢壳制造已进入批量化制造阶段。
延伸阅读
狮子洋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是横向串联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辐射东西两翼的东西向干线通道、国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狮子洋通道建成后将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的重要通道,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