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粤海水务首座“碳中和”自来水厂——梅州市丰顺县大罗水厂完成技术升级,以“清洁能源+智慧管控”的全新模式投产,实现水厂CO2零排放,优质服务32.5万丰顺百姓,同时为水务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引领与示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粤海集团下属粤海水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发挥全国水务龙头企业作用,坚持科技赋能、技术引领,创新探索“低碳+智慧”新能源水务项目,积极助力“双碳”和“绿美”生态建设。
锚定“碳中和”,“三擎驱动”超前谋划
大罗水厂鸟瞰
作为2022年广东省重点工程丰顺县新区供水工程的核心建设内容,大罗水厂综合总投资6.79亿元、供水规模14.26万吨/日,服务覆盖汤坑、汤西等6镇(场),重点为丰顺县32.5万人口提供长期、稳定、安全的优质水。
该厂在规划设计之初即锚定“碳中和”目标,以绿色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超前统筹谋划,创新提出了“低碳布局+自产绿电+智慧管控”三擎驱动的设计方案。“低碳布局”,即整个供水系统全部采用重力流设计布局,大幅降低供水系统的电耗。“自产绿电”,即通过剩余水头发电+光伏发电,满足整个供水系统用电和办公用电的同时,剩余绿电对外输出。“智慧管控”,即将整个系统的电耗、药耗等实现优化减少碳排放。
“水电+光伏”,年减碳排放近2000吨
大罗水厂光伏发电装置
“当前水务项目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在于电力消耗。粤海水务锚定‘碳中和’目标,打出清洁能源‘绿能输入’与处理工艺‘降碳输出’的‘组合拳’,确保‘降耗不降效’,努力实现民生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全面提升。”据粤海水务丰顺新区供水工程项目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介绍,在大罗水厂设计之初,通过优选水厂位置,充分利用水源水库正常蓄水位至混合池设计水位间约40米高差进行水力发电,以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厂区办公生活用电全覆盖。
同时,充分利用大罗水厂厂区建筑物房顶及池体面积较大的优势条件,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上,布设了总面积4844.5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施,总装机容量587.19峰瓦,年发电量56.18万千瓦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水厂生产区用电全覆盖,每年可节省电耗43.17万千瓦时,并可输出绿电13.01万千瓦时。
建设中,部分光伏设备的铺设采用了“门式刚架屋面加盖”方式,集约化利用水池上方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面积,在节约场地的同时对水池形成有效遮挡,可抑制池内水体藻类生长,既保障了水质安全又改善了池上作业环境。
清洁能源升级投产后,大罗水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每年预计减少碳排放1963.51吨(以CO2计),相当于50辆小型汽车行驶60万公里产生的碳排放总和。此外,聚焦大罗水厂自来水生产过程,积极建设应用排泥水回用系统,通过将制水过程中产生的反冲洗废水和排泥水进行回收处理,成功将自用水率从5%降至2%,同等水处理规模下能耗及碳排放均有所降低。
大罗水厂排泥水回用系统
智慧赋能,精准投药、少人值守 助力降碳提效
依托于全国先行起步的“智慧水务”高新运管体系,大罗水厂在建设中采取“新能源集控+生产自动化”模式,积极打造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安防智慧化的“智慧水厂”,通过多重“智慧管控”大力推动降碳提效。
大罗水厂“智慧水务”运营中心
在对生产降碳影响重大的“精准投药”环节,粤海水务结合大罗水厂实际,个性化研发智能加药系统,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自动调节加药量,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实现药剂配制、输送和投加全流程的减排降碳,让“绿色生产”贯穿水厂运行全流程。同时,在大罗水厂光伏设备的运行管理中,充分发挥“光伏智慧集控中心”的“千里眼”和“智慧脑”作用,利用高新网络通讯技术与设备,通过远程数智化统筹管理,实现“少人值守”,大大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能。
同步建设中的粤海水务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此外,粤海水务正在广东、海南、江苏等全国8省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计划建成光伏发电厂站55座,总装机容量71.87兆瓦,将于2023年8月底全部建成,具备并网发电条件。项目建成后,预估年均发电量超过7000万千瓦时,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近8万吨。
接下来,粤海水务将以首座“碳中和”自来水厂投产为契机,坚定践行助力“双碳”的国企担当,以科技研发和“智慧水务”为支撑,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清洁能源产业,以实际行动擦亮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