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最近,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迎来大结局,赚足口碑、好评。
电视剧以见微知著的表现方式和温情细腻的叙事手法,让很多人认识了曾经“瘠苦甲天下”的西海固;也了解到福建、宁夏两省20多年守望相助、共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但事实上,发生在西海固的传奇不止于此。这方土地,也是我党重要历史的见证者。
西北雄关见证长征奇迹
西海固,又称固原地区或六盘山地区,古称高平、原州,曾是我国历代西北雄关重镇、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正所谓“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实行战略大转移。期间,为了摆脱国民党层层围追堵截,红军历尽艰辛、饱经苦难。
1935年10月,毛泽东、张闻天率中央红军进入宁夏,在西海固地区突破国民党最后一道封锁线(平凉—固原公路线),并翻越长征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挥师向陇东高原进发。
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色土地书写保密往事
追忆历史,我党在西海固留下的不仅是大气磅礴的词章,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六盘山精神”,还有不可磨灭的保密往事。
1936年5月,中央红军为了扩大和巩固西北抗日根据地,决定西征。随着红军西征的推进,陕甘宁边区多地相继解放。红军留下的革命种子在西海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当年12月,在三岔镇的两孔窑洞里,固原第一个中共地下党组织——小园子支部成立。
1938年冬,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但西海固的地下党组织并未屈服。他们一方面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另一方面隐蔽精干、积蓄力量。像中共固原县委就在1939年先后成立了峁堡交通站、红河党支部。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党支部对党员提出了四个不准:不准喝酒,不准通财,不准说假话,不准暴露党的机密,违者按党纪处分。
虽然条件艰苦,但同志们一直坚持斗争直到迎来全国解放,为陕甘宁边区革命斗争史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乐章。
山海之情践行初心使命
在西海固行军时,毛泽东曾住进乔渠村农民乔生魁家。
对于这段往事,乔生魁的后人如此回忆:“爷爷他们从窑里搬出一口大缸,为红军煮了满满一缸洋芋(土豆)。”当看到当地百姓吃水极其困难,红军战士们不舍得用水,只简单擦拭一下洋芋便放进锅中蒸。毛泽东将羊肉让给伤病员吃,自己吃带泥的洋芋,边吃边说:“香,真好吃!同志们啊,我们今天在这里吃带泥的土豆,就是为了明天老百姓吃不带泥的土豆,过上幸福的生活!”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从闽江水畔到六盘山下,《山海情》所反映的闽宁两省合力脱贫攻坚,正是中国共产党将这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代代相传的真实写照。那跨越山海的携手相助和久久为功的不懈奋斗,让饱受干旱折磨的西海固人民得以摆脱贫困,书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扶贫春风,换了人间。如今,在党的领导下,西海固终于翻越了脱贫路上的“六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