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价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部署,这对新时代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当下,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赋能管理改革,进而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
时代所需:实现档案资政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注重从档案中总结经验、查找规律、汲取智慧。在今天,通过对档案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作为历史的教科书,档案还承载着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在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中华文明的传播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还存在耗费时间多、存储要求高、检索信息慢等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新形势新环境下,要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价值,就要不断激活数字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使档案资源整合更迅速、共享更便捷、传播更广泛、形式更多样,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使用需求,为决策者提供更精准、全面、快速的信息支持。
势在必行: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四大挑战
挑战一是资源整合难度大。数字化时代,档案数据来源更加广泛,不仅有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电子文件的生成,还有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等。在这一过程中,就存在传统档案数字化转化工作量大,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标准不一致,共享难度大,且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存储空间要求高等问题,给档案资源整合带来重大挑战和考验。
挑战二是技术应用面临挑战。数字化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档案管理数字化也要不断跟进技术的发展步伐,与技术发展同频共振。但是,目前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还面临资金投入大、转化周期长、数字化技术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数字化档案管理安全风险犹存等问题。另外,不同地区、部门档案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以及数字档案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挑战三是安全保障面临严峻考验。首先是物理安全。数字化档案的存储介质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磁场等。如果存储环境不当,可能会导致档案数据的损坏或丢失,且难以恢复。其次是网络安全。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恶意软件等都可能对档案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最后是数据安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档案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都面临着安全风险,需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挑战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数字化转型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具备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现有人员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对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不够、老档案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手段的掌握能力不强、档案人才流失严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待遇与其他行业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制约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使得档案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方面没有达到预期,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大有可为: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加强资源整合。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要制定统一的档案数据标准,规范档案数据的格式、编码、存储等要求,打破信息孤岛和壁垒,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相互兼容、便于共享。要强化传统档案的数字化采集和运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采集、自动归档。要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收集,提高档案资源的采集效率和质量。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换。
提升技术应用水平。要不断加大对档案数字化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推出更加先进、实用的档案管理技术和产品。要加强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确保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相互兼容、互联互通。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更新档案管理安全保障技术,防止档案丢失、被篡改等。
强化安全保障。要强化物理安全建设,建立库房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磁场等环境参数,确保档案存储环境符合要求。加强对存储介质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数据的损坏或丢失。要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加强档案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技术手段,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感染,加强用户身份认证,杜绝不安全要素入侵。要强化数据安全建设,采用数据备份、恢复、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档案工作,特别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强化学习和实践训练,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