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桥通,百姓出行更畅通。近日,交通集团两个建设项目陆续传来好消息,位于清远的连贺支线和潮州的京灶大桥相继通车,为粤北粤东地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
二广高速连贺支线通车
粤桂两省(区)“串门”更便捷
2024年12月30日下午,二广高速连山至贺州支线(粤境段)正式通车,粤桂两省(区)再添一条快速通道。
连贺支线福堂立交枢纽航拍
节约半小时
连山福堂“高速”直达贺州南乡
连贺支线(粤境段)项目起点位于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荣丽村,与二广高速成T型交叉,终点位于福堂镇樟木冲(粤桂界),与连山至贺州公路(广西段)顺接,双向四车道,全长6.5公里。
“我们这边很多农户会把大肉姜运到广西卖,平时从福堂到广西南乡,只能花1个小时走县道。现在连贺支线通车,不到20分钟就可以到达农贸市场,路好走,省时也方便。”家住福堂镇的大肉姜种植户杨师傅说道。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梅洞村村民正在打包大肉姜
连贺支线不仅让沿线群众出行、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还将清远连山的梯田、金子山等生态景点与贺州南乡的黄姚古镇等景区串联起来,进一步推动粤北地区及广西贺州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粤桂两省(区)经济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多措并举
以科研创新攻克施工难点
连贺支线地处粤北山区,地理位置及地形特殊,高边坡占比逾30%,施工技术难度大。二广高速通过加强科研创新,利用仿真模拟、试验测试等手段,研发出挤扩锚杆结构定型、设计、施工和检测的一体化技术体系,有效提升锚固技术水平。其中,“一种锚杆钻孔挤扩孔径的测量方法”和“一种锚杆结构的施工方法及锚杆结构”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利用锚固技术完成高边坡施工
针对鸡爪地形和冲沟地形的高填路堤,二广高速采取“田字方格”形式进行土方摊铺,利用“荷花”形足撵进行碾压,并运用BIM信息化平台对全线桥梁进行监控,破解施工难题。
因地“植绿”
为绿美广东添彩
建设过程中,项目注重环保与美观两者兼顾,因地制宜打造绿美高速生态景观带,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结合沿线壮瑶民族文化特点,二广高速在粤桂隧道洞口彩绘中融入壮族绣球、瑶族长鼓、民族服饰等元素,展现当地民俗文化。同时,开展隧道入口绿化景观建设,以红花紫荆、黄槐、红花簕杜鹃等乔木为主,搭配红檵木球、海桐球、金叶女贞球等灌木,以及黄金叶、鸭脚木、紫娇花、红檵木等地被,打造花红叶绿、色彩丰富的绿化景观带。
粤桂隧道口壮瑶彩绘及绿化景观
此外,二广高速对福堂互通围合区域加“栽”红千层、红花紫荆、美丽异木棉等乔木,搭配错落有致的黄花风铃木。边坡区域则种植糖蜜草、灌木等植物,糖蜜草叶片和花序的颜色因时而变,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为过往司乘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边坡绿化
连贺支线的通车营运,极大缩短了往返粤桂两省(区)之间的通行时间,进一步促进粤桂两省(区)经济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通车
榕江南河两岸“牵手”
“京灶大桥项目正式通车!”2024年12月31日12时,随着掷地有声的“通车”指令,等候在榕江新城站外广场的车辆有序驶入,标志着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项目正式建成通车。
岁末钟声里,京灶大桥“牵”起“汕”“揭”两岸新途,给当地群众送上一份新年大礼。京灶大桥项目开通前期对社会公众暂免道路通行费用。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项目通车现场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项目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加密线。项目全长3113米,起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欧厝村,顺接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潮汕联络线,设金灶(枢纽)互通立交与潮惠高速公路相交,向北跨越榕江南河,终于揭阳市榕城区京南村,顺接发展大道。全线设收费站2处,互通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
其中,京灶大桥主桥为项目控制性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最大跨径为350米,采用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砼组合梁斜拉桥设计。两个主塔高度约126米,塔柱断面形状设计为钻石型,并提取汕头市花金凤花和揭阳市花莲花作为设计元素,寓意“汕揭同源,花开连城”。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
项目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如桥梁桩基大量采用挤扩支盘桩、应用软土路基就地固化技术、临建设施节能环保措施等,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智能化建设。历时3年多,项目于2024年12月20日通过交工验收。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项目金灶(枢纽)互通立交
“以前我一般是坐轮渡把种的橄榄、油柑运到对岸,遇到台风雨就过不了河,得要绕30多分钟的路才能到。现在直接上高速,5分钟就到,太方便了。”家住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陈先生高兴地说。
项目通车后,不仅改变目前榕江南河两岸往来主要依靠轮渡的局面,有效解决两岸数十万群众的交通需求,也为沿线农产品运输提供便捷通道,极大提升了粤东高速公路网的转换功能,对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协同发展,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